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首页
GB/T国家标准
JIS标准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行业标准
企业标准
推荐工具
Office教程
图集图纸
地方标准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行业资料
机械资料
技术文章
技术文章2
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行业图书
>
电子信息
资料名称:
Cisco H3C交换机配置与管理完全手册 第三版 王达 编著 2017年版
文件类型:
PDF文档
文件大小:
411.73 MB
资料归类:
电子信息
整理时间:
2023-02-04
软件简介:
Cisco/H3C交换机配置与管理完全手册(第三版)
作 者: 王达
出版时间: 2017
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内一本以H3C 最新的Comware V7 版本和Cisco 以太网交换机最新的IOS 15.2.x版本操作系统为平台的H3C 和Cisco 交换机配置与管理工具图书。本书共19 章,全面、系统、深入地介绍了H3C 和Cisco 园区网以太网交换机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技术原理和相关功能配置与管理方法,主要内容包括:H3C 和Cisco 园区以太网交换机产品选型、Comware V7 和IOS15.2.x 操作系统的使用、维护与管理方法,以及以太网端口、以太网通道、以太网链路聚合、交换机堆叠、IRF2、基本VLAN 特性(包括静态和各种动态VLAN 划分方式)、扩展VLAN特性(包括Super VLAN、Private VLAN 等)、VTP、GVRP/MVRP、生成树(包括STP、RSTP、PVST 和MSTP 等)、ACL 技术原理和相关功能应用配置与管理方法。本书既适合读者自学,又可作为培训机构的H3C 和Cisco 认证培训教材。读者结合本书配套的超大型实战视频课程学习,可取得更佳的学习效果。
目录
第一篇 Cisco IOS交换机配置与管理 第1章 Cisco IOS系统园区交换机选型及应用/21.1 CiscoCatalyst园区交换机/31.1.1 CiscoCatalyst园区以太网交换机分类/31.1.2 Cisco Catalyst以太网交换机的命名规则/31.1.3 CiscoCatalyst系列交换机比较/41.2 Catalyst6800系列交换机/61.2.1 Catalyst6800ia子系列交换机基本特性/71.2.2 Catalyst6800ia子系列主要机型及基本配置/81.2.3 Catalyst6800ia子系列交换机结构/81.2.4 Catalyst6807-XL交换机基本特性/91.2.5 Catalyst6807-XL交换机结构/101.2.6 Catalyst6840-X子系列交换机基本特性/111.2.7 Catalyst6840-X子系列主要机型及基本配置/121.2.8 Catalyst6840-X子系列交换机结构/121.2.9 Catalyst6840-X子系列光纤收发器模块端口编号/141.2.10 Catalyst6880-X子系列交换机基本特性/171.2.11 Catalyst6880-X子系列主要机型及基本配置/171.2.12 Catalyst6880-X子系列交换机结构/181.2.13 Catalyst6800系列交换机的主要应用/191.3 Catalyst6500/6500-E系列交换机/201.3.1 Catalyst6500/6500-E系列交换机基本特性/211.3.2 Catalyst6500-E系列的主要机型及基本配置/221.3.3 Catalyst6500/6500-E系列交换机交换引擎/231.3.4 Catalyst6500-E系列交换机结构/241.3.5 Catalyst6500/6500-E系列交换机的主要应用/271.4 Catalyst4900系列交换机/291.4.1 Catalyst4900系列交换机主要机型及基本特性/291.4.2 Catalyst4900系列交换机主要机型及基本配置/321.4.3 Catalyst4900系列交换机主要应用/321.5 Catalyst4500-X系列交换机/341.5.1 Catalyst4500-X系列交换机基本特性/351.5.2 Catalyst4500-X系列交换机主要机型及基本配置/361.5.3 Catalyst4500-X系列交换机结构/361.5.4 Catalyst4500-X系列交换机主要应用/371.6 Catalyst3850系列交换机/391.6.1 Catalyst3850系列交换机基本特性/391.6.2 Catalyst3850系列交换机主要机型及基本配置/401.6.3 Catalyst3850系列交换机结构/421.6.4 Catalyst3850系列交换机主要应用/431.7 Catalyst3750-X/3560-X系列交换机/441.7.1 Catalyst3750-X和3560-X系列交换机基本特性/451.7.2 Catalyst3750-X/3560-X系列交换机主要机型及基本配置/461.7.3 Catalyst3750-X/3560-X系列交换机的特色技术/481.8 Catalyst2960-S系列交换机/501.8.1 Catalyst2960-S系列交换机基本特性/501.8.2 Catalyst2960-S系列交换机主要机型及基本配置/501.8.3 Catalyst2960-S系列交换机的特色技术/511.9 Catalyst2960-X系列交换机/531.9.1 Catalyst2960-X系列交换机基本特性/531.9.2 Catalyst2960-X系列交换机主要机型及基本配置/541.9.3 Catalyst2960-X系列交换机的特色技术/55第2章 Cisco IOS系统的基本使用、维护与管理/572.1 IOS系统基础/582.1.1 初识CiscoIOS系统/582.1.2 Cisco IOS体系结构的发展过程/592.1.3 CatOS与IOS基本特性比较/602.2 IOS系统的基本使用/612.2.1 IOS系统命令模式/612.2.2 IOS帮助系统的使用/622.2.3 IOS命令的缩写/642.2.4 IOS命令的no和default选项/642.2.5 IOS的错误提示消息/642.2.6 IOS的历史命令记录功能/652.2.7 IOS命令的编辑功能/652.3 IOS文件系统管理/672.3.1 显示可用的文件系统/682.3.2 设置默认文件系统/692.3.3 显示文件系统中的文件信息/702.3.4 改变和显示当前工作目录/712.3.5 创建和删除目录/文件/722.3.6 复制文件/722.3.7 创建、显示和提取文件/762.4 基础配置/782.4.1 更改IOS交换机的主机名/782.4.2 设置命令级别和密码/792.4.3 设置或修改特权模式静态密码/802.4.4 设置特权模式或命令级别加密密码/802.4.5 交换机的初始化配置/802.5 Console本地登录IOS系统/822.5.1 Console本地登录的设备连接/832.5.2 配置Console本地登录终端软件/832.5.3 配置Console本地登录密码认证/852.5.4 配置Console本地登录用户名和密码对认证/852.6 Telnet远程登录IOS系统/862.6.1 配置Telnet远程登录IP地址/862.6.2 Telnet远程登录身份认证配置/872.6.3 通过Telnet登录Cisco交换机IOS系统/882.6.4 用户登录管理/892.7 系统消息日志配置与管理/902.7.1 系统日志消息格式/902.7.2 禁用消息日志功能/922.7.3 设置显示日志消息的目标设备/922.7.4 启用、禁用日志消息的时间戳功能/932.7.5 启用、禁用日志消息序列号功能/932.7.6 定义日志消息的严重级别/942.7.7 限制日志消息发往缓存历史列表和SNMP管理站/942.7.8 系统消息日志维护与管理命令/952.8 IOS系统密码恢复/952.8.1 固定配置交换机的密码恢复/952.8.2 禁止密码恢复功能/98第3章 Cisco IOS系统配置文件和映像管理/993.1 IOS映像文件基础/1003.1.1 IOS映像文件命名/1003.1.2 IOS映像软件特性集/1003.1.3 IOS映像文件分类、格式和查看方法/1023.2 使用TFTP协议复制IOS映像/1053.2.1 通过TFTP协议复制映像文件前的准备/1063.2.2 使用TFTP协议下载映像文件/1063.2.3 使用TFTP上传映像文件/1073.3 使用FTP协议复制IOS映像文件/1083.3.1 通过FTP协议复制映像文件前的准备/1083.3.2 使用FTP协议下载映像文件/1093.3.3 使用FTP协议上传映像文件/1103.4 使用RCP协议复制IOS映像文件/1113.4.1 通过RCP协议复制映像文件前的准备/1113.4.2 使用RCP协议下载映像文件/1123.4.3 使用RCP协议上传映像文件/1133.5 从一个堆叠成员复制映像文件到另一个堆叠成员/1133.6 IOS配置文件基础/1143.6.1 IOS配置文件概述/1143.6.2 创建和使用IOS配置文件指南/1153.6.3 通过使用文本编辑器创建IOS配置文件/1153.6.4 配置文件管理命令/1153.6.5 恢复交换机到出厂配置/1163.7 通过使用TFTP协议复制IOS配置文件/1193.7.1 使用TFTP协议下载IOS配置文件/1193.7.2 使用TFTP协议上传IOS配置文件/1193.8 通过使用FTP协议复制配置文件/1203.8.1 使用FTP协议下载配置文件/1203.8.2 使用FTP协议上传配置文件/1223.9 使用RCP协议复制配置文件/1233.9.1 使用RCP协议下载配置文件/1233.9.2 使用RCP协议上传配置文件/1243.10 清除、替换和回滚IOS配置信息/1253.10.1 清除启动IOS配置文件/1253.10.2 理解配置存档功能/1263.10.3 理解配置替换和配置回滚功能/1273.10.4 配置替换和配置回滚的需求和限制/1283.10.5 创建一个配置存档/1293.10.6 执行配置替换和配置回滚操作/1303.11 Cisco IOS映像的其他管理/1323.11.1 IOS映像重载计划配置/1323.11.2 从ROMmon模式恢复连续启动的交换机/1333.11.3 从ROMmon模式恢复中断或者丢失映像的交换机/1373.11.4 恢复Cisco交换机到出厂配置/1433.11.5 通过bootloader程序命令恢复IOS映像的方法/143第4章 Cisco交换机以太网端口和通道配置与管理/1444.1 二层以太网端口属性配置与管理/1454.1.1 物理以太网端口的标识/1454.1.2 以太网端口的默认属性/1464.1.3 配置以太网端口速率和双工模式/1474.1.4 配置以太网端口描述/1494.1.5 配置以太网端口的流量控制/1494.1.6 配置以太网端口的Auto-MDIX/1514.1.7 二层以太网端口属性管理命令/1524.2 三层接口基本属性配置与管理/1524.2.1 三层接口类型/1524.2.2 配置三层接口基本属性/1554.3 接口范围配置/1564.3.1 配置接口范围/1564.3.2 配置接口范围宏/1584.4 以太网通道配置与管理/1594.4.1 PAgP以太网通道协议/1594.4.2 LACP以太网通道协议/1604.4.3 以太网通道的on模式/1614.4.4 默认以太网通道配置/1614.4.5 以太网通道配置指南/1624.4.6 配置二层以太网通道/1634.4.7 配置三层以太网通道/1654.4.8 配置LACP独立模式/1674.4.9 配置LACP以太网通道备用端口/1674.4.10 二层以太网通道配置示例/1684.4.11 三层以太网通道配置示例/1694.5 以太网通道负载分担配置与管理/1704.5.1 以太网通道负载分担方案/1704.5.2 配置以太网通道负载分担/1724.6 以太网通道故障排除/1734.6.1 两种以太网通道协议总结/1744.6.2 以太网通道配置注意事项/1754.6.3 以太网通道常见故障及原因/1764.6.4 以太网通道不通的故障排除示例/1774.6.5 以太网通道不能负载均衡故障排除示例/180第5章 Cisco交换机堆叠配置与管理/1835.1 交换机的级联/1845.1.1 两种交换机级联方案/1845.1.2 光纤端口的级联/1855.2 交换机堆叠基础/1855.2.1 不同交换机系列对堆叠方式的支持/1865.2.2 堆叠成员角色及成员编号/1875.2.3 堆叠成员优先级值/1885.2.4 堆叠成员的添加、替换和删除/1885.2.5 堆叠电缆的选择与连接/1895.2.6 全带宽和半带宽堆叠连接/1915.2.7 堆叠主的选举和再选举/1935.2.8 堆叠软件兼容性建议/1945.2.9 滚动堆叠升级/1955.2.10 交换机堆叠的访问/1975.2.11 堆叠成员的访问/1985.3 堆叠基本功能配置与管理/1995.3.1 交换机堆叠配置情形/2005.3.2 分配业务口为堆叠端口/2015.3.3 分配叠成员号/2015.3.4 设置堆叠成员优先级/2025.3.5 启用永久MAC地址功能/2035.3.6 设置堆叠端口传输速率为10Gbps/2045.4 堆叠预备交换机配置与管理/2045.4.1 堆叠预配置功能简介/2045.4.2 预备交换机与预配置比较的结果/2055.4.3 配置预配置交换机/2055.5 滚动堆叠升级配置与管理/206第6章 Cisco交换机VLAN配置与管理/2086.1 VLAN基础/2096.1.1 VLAN概述/2096.1.2 理解VLAN的形成原理/2106.1.3 VLAN标签/2126.1.4 VLAN范围/2146.2 基于端口的静态VLAN划分/2146.2.1 两种重要的二层以太网端口/2156.2.2 NativeVLAN/2166.3 普通范围以太网VLAN配置/2176.3.1 普通范围以太网VLAN配置指南/2176.3.2 IOS系统的两种VLAN配置模式/2176.3.3 保存VLAN配置/2186.3.4 创建或编辑普通范围以太网VLAN/2196.3.5 添加静态访问端口到VLAN中/2196.4 配置扩展范围VLAN/2206.4.1 扩展范围VLAN配置指南/2206.4.2 创建和编辑扩展范围VLAN/2216.4.3 使用内部VLANID创建扩展范围VLAN/2226.5 VLAN Trunk基础/2226.5.1 VLAN中继概述/2236.5.2 Trunk端口封装类型/2236.5.3 Trunk端口模式/2266.5.4 VLAN中继的前提条件/2276.5.5 VLAN中继的约束/2276.5.6 Trunk端口的VLAN许可/2286.5.7 Trunk端口的默认配置/2286.6 Trunk端口配置与管理/2286.6.1 Trunk端口的基本配置/2286.6.2 定义Trunk端口的VLAN许可列表/2296.6.3 配置Trunk端口Native VLAN/2306.6.4 VLAN配置示例/2316.6.5 配置Trunk端口的负载共享/2346.6.6 使用STP端口优先级进行Trunk端口负载共享配置示例/2366.6.7 使用STP路径开销进行Trunk端口负载共享配置示例/2386.7 PVLAN基础/2406.7.1 PVLAN简介/2406.7.2 PVLAN中的三种端口/2406.7.3 PVLAN三种VLAN的特性/2416.7.4 PVLAN与其他功能的交互/2426.8 PVLAN配置/2446.8.1 主VLAN和从VLAN配置指南/2446.8.2 PVLAN端口配置指南/2456.8.3 配置PVLAN中的主、从VLAN关联/2456.8.4 配置二层端口作为PVLAN主机端口/2466.8.5 配置二层端口作为PVLAN混杂端口/2476.8.6 映射从VLAN到主VLAN SVI接口/2486.8.7 PVLAN维护和管理命令/2486.8.8 PVLAN配置示例/2496.9 VMPS基础/2516.9.1 动态VLAN分配原理/2516.9.2 VMPS服务器的安全模式/2526.9.3 动态访问端口VLAN成员/2536.9.4 FallbackVLAN/2536.9.5 VMPS配置指南/2546.9.6 VMPS客户端默认配置/2546.10 VMPS服务器的配置/2546.10.1 配置VMPS数据库/2546.10.2 配置VMPS服务器/2576.11 VMPS客户端的配置/2586.11.1 指定VMPS服务器/2586.11.2 配置动态Access端口/2596.11.3 VMPS客户端的其他配置/2596.11.4 VMPS配置示例/2606.12 VLAN间路由配置与管理/2626.12.1 配置VLAN间路由/2626.12.2 VLAN间路由配置示例/2626.13 同网段同VLAN用户间不能互访问的故障排除示例/264第7章 Cisco交换机VTP配置与管理/2687.1 VTP基础/2697.1.1 VTP概述/2697.1.2 VTP域/2697.1.3 VTP工作模式/2707.1.4 VTP通告/2717.1.5 VTP版本特性/2737.1.6 VTP修剪/2757.1.7 VTP和交换机堆叠/2767.2 VTP配置与管理/2767.2.1 VTP配置指南/2767.2.2 配置VTP工作模式/2777.2.3 配置VTP3密码/2787.2.4 配置VTP3主服务器/2787.2.5 配置VTP版本/2797.2.6 启用VTP修剪/2797.2.7 基于端口配置VTP/2807.2.8 在VTP域中添加一个VTP客户端交换机/2807.2.9 VTP维护与管理/2817.2.10 VTP配置示例/2817.3 通过VTP不能使VLAN配置信息同步的故障排除/2847.3.1 VLAN配置信息不同步的原因/2857.3.2 VLAN配置信息不同步故障排除示例/285第8章 生成树协议基础/2898.1 理解IEEE802.1d STP/2908.1.1 STP的由来/2908.1.2 STP基本工作原理/2918.1.3 STP基本概念/2928.1.4 理解交换机ID/2938.1.5 理解STPBPDU/2948.1.6 STP角色选举/2978.2 STP端口状态/3008.2.1 STP端口状态概述/3008.2.2 阻塞状态/3018.2.3 侦听状态/3028.2.4 学习状态/3038.2.5 转发状态/3038.2.6 禁用状态/3048.2.7 STP工作原理解析示例/3058.3 理解IEEE802.1w RSTP/3068.3.1 RSTP概述/3068.3.2 RSTP端口角色和端口状态/3078.3.3 RSTP的快速收敛原理/3088.3.4 RSTP BPDU格式和处理方式/3098.4 理解PVST、PVST 和Rapid-PVST /3118.4.1 生成树技术发展历史回顾/3118.4.2 CiscoPVST/3128.4.3 CiscoPVST 和Rapid-PVST /3128.4.4 交换机堆叠中的PVST 或Rapid-PVST 生成树/3148.5 理解IEEE802.1s MSTP/3148.5.1 MSTP生成树类型/3158.5.2 MSTP区域及工作原理/3178.5.3 MSTP的其他特性/3188.5.4 MSTP与其他生成树协议的互操作性/3198.5.5 Cisco与H3C交换机生成树模式的协同能力/3208.6 生成树协议增强功能/3218.6.1 PortFast(端口快速)/3228.6.2 UplinkFast(上联快速)/3228.6.3 BackboneFast(骨干快速)/3248.6.4 BPDUGuard(BPDU保护)/3268.6.5 RootGuard(根保护)/3268.6.6 LoopGuard(环路保护)/327第9章 Cisco交换机生成树配置与管理/3309.1 PVST 、Rapid-PVST 模式配置与管理/3319.1.1 默认生成树配置/3319.1.2 PVST 、Rapid-PvST 配置指南/3319.1.3 配置生成树模式/3329.1.4 禁用生成树/3339.1.5 配置根交换机/3339.1.6 配置从根交换机/3349.1.7 配置端口优先级/3349.1.8 配置端口开销/3359.1.9 配置VLAN桥优先级值/3369.1.10 配置定时器/3369.1.11 PVST 和Rapid-PVST 配置管理/3379.1.12 PVST 生成树配置示例/3389.2 基于PVST 和Rapid-PVST 模式的负载均衡配置示例/3419.2.1 基于端口优先级的负载均衡配置示例/3419.2.2 基于端口路径开销的负载均衡配置示例/3439.3 MSTP配置与管理/3449.3.1 默认的IOS系统MST配置/3459.3.2 指定MST域配置和启用MSTP模式/3459.3.3 配置根交换机/3469.3.4 配置从根交换机/3479.3.5 配置端口优先级/3479.3.6 配置端口开销/3489.3.7 配置交换机优先级/3499.3.8 配置定时器/3499.3.9 为快速传输指定链接类型/3509.3.10 MSTP配置管理/3509.3.11 MSTP配置示例/3519.4 生成树增强功能配置/3549.4.1 启用根保护功能/3549.4.2 启用PortFast功能/3549.4.3 启用BPDU保护功能/3559.4.4 启用BPDU过滤功能/3559.4.5 启用UplinkFast功能/3559.4.6 启用BackboneFast功能/3569.4.7 启用环路保护功能/3569.4.8 启用以太网通道保护功能/3569.5 PVST 到Rapid-PVST 的迁移配置示例/3569.5.1 两台汇聚层交换机的原始PVST 生成树配置/3589.5.2 两台汇聚层交换机上的原始PVST 生成树配置/3609.5.3 两台接入层交换机上的原始PVST 生成树配置/3629.5.4 两台接入层交换机的UplinkFast和BackboneFast原始配置/3639.5.5 接入层Access1交换机上的迁移配置/3649.5.6 接入层Access2交换机上的迁移配置/3669.5.7 Services1和Services 2两汇聚层交换机的迁移配置/3679.5.8 Distribution 1和Distribution 2两汇聚层交换机上的迁移配置/3679.5.9 混合模式下的调试输出/3689.5.10 迁移后的配置校验/3689.6 PVST 到MSTP的迁移配置示例/3719.6.1 PVST 模式迁移到MSTP模式的配置综述/3719.6.2 Distribution 1和Distribution 2两汇聚层交换机的迁移配置/3739.6.3 Services1和Services 2两汇聚层交换机的迁移配置/3749.6.4 Access 1接入层交换机的迁移配置/3759.6.5 Access 2接入层交换机的迁移配置/3769.6.6 迁移后的配置校验/376第10章 Cisco交换机ACL配置与管理/37910.1 ACL基础/38010.1.1 ACL概述/38010.1.2 ACL类型及应用次序/38110.1.3 ACL配置和应用指南/38410.2 IPv4 ACL配置与管理/38610.2.1 数字型标准IPv4ACL和扩展IPv4 ACL/38610.2.2 IPv4 ACL配置原则和经验/38710.2.3 数字型标准IPv4ACL创建/38710.2.4 数字型标准IPv4ACL配置及应用示例/38910.2.5 数字型扩展IPv4ACL创建/39110.2.6 数字型扩展IPv4ACL配置及应用示例/39410.2.7 名称型IPv4ACL创建/39610.2.8 名称型扩展IPv4ACL创建/39710.2.9 扩展IPv4ACL时间范围配置/39810.2.10 IPv4ACL维护与管理/40110.2.11 应用IPv4ACL到终端线路/40110.2.12 应用IPv4ACL到接口/40210.2.13 IPv4ACL的注释功能/40410.2.14 IPv4ACL配置综合示例/40410.3 MAC ACL配置与管理/40510.3.1 名称型扩展MACACL创建/40510.3.2 应用MACACL到二层接口/40710.4 VACL配置与管理/40810.4.1 VACL配置指南/40810.4.2 VACL的创建和删除/40910.4.3 应用VACL到VLAN中/41210.4.4 配置VACL日志/41310.4.5 VACL维护与管理/41410.4.6 VACL配置示例/41410.4.7 VLAN间访问控制ACL与VACL配置比较示例/416 第二篇 H3C交换机配置与管理 第11章 H3C园区交换机选型及主要应用/41911.1 H3C园区以太网交换机概述/42011.1.1 H3C主要园区网以太网交换机系列/42011.1.2 H3C交换机命名规则/42011.2 S10500系列交换机/42111.2.1 S10500系列交换机主要特点/42211.2.2 S10500系列交换机主要机型及基本配置/42411.2.3 S10500系列交换机的机箱结构/42411.2.4 S10500系列交换机单板选型/42511.2.5 S10500系列交换机的应用/42811.3 S9500E系列交换机/42811.3.1 S9500E系列交换机主要特点/42911.3.2 S9500E系列交换机主要机型及基本配置/43011.3.3 S9505E系列交换机的机箱结构/43111.3.4 S9500E系列交换机单板选型/43311.3.5 S9500E系列交换机的主要应用/43511.4 S7600/7600-X系列交换机/43711.4.1 S7600/7600-X系列交换机主要特点/43711.4.2 S7600/7600-X系列交换机主要机型及基本配置/43811.4.3 S7600-X系列交换机的机箱结构/43911.4.4 S7600-X系列交换机单板选型/44011.4.5 S7600-X系列交换机的主要应用/44311.5 S7500E系列交换机/44311.5.1 S7500E系列交换机主要特点/44411.5.2 S7500E系列交换机主要机型及基本配置/44511.5.3 S7500E系列交换机的机箱结构/44611.5.4 S7500E系列交换机单板选型/44711.5.5 S7500E系列交换机的主要应用/45011.6 S58系列交换机/45111.6.1 S58系列交换机主要特点/45111.6.2 S58系列交换机主要机型及基本配置/45211.6.3 S58系列交换机结构/45411.6.4 S58系列交换机的主要应用/46011.7 S5560-EI系列交换机/46211.7.1 S5560-EI系列交换机主要特点/46211.7.2 S5560-EI系列交换机主要机型及基本配置/46411.7.3 S5560-EI系列交换机主要应用/46511.8 S5500-HI系列交换机/46611.8.1 S5500-HI系列交换机主要特点/46611.8.2 S5500-HI系列交换机主要机型及基本配置/46811.8.3 S5500-HI系列交换机主要应用/46811.9 S5500-EI系列交换机/46911.9.1 S5500-EI系列交换机主要特点/46911.9.2 S5500-EI系列交换机主要机型及基本配置/47111.9.3 S5500-EI系列交换机的主要应用/47211.10 S5500-SI系列交换机/47311.10.1 S5500-SI系列交换机主要特点/47311.10.2 S5500-SI系列交换机主要机型及基本配置/47411.10.3 S5500-SI系列交换机的主要应用/47511.11 S5130-HI系列交换机/47611.11.1 S5130-HI系列交换机主要特点/47611.11.2 S5130-HI系列交换机主要机型及基本配置/47711.11.3 S5130-HI系列交换机的主要应用/47811.12 S5130-EI系列交换机/47811.12.1 S5130-EI系列交换机主要特点/47911.12.2 S5130-EI系列交换机主要机型及基本配置/48011.12.3 S5130-EI系列交换机的主要应用/48111.13 S3600V2系列交换机/48111.13.1 S3600V2系列交换机主要特点/48111.13.2 S3600V2系列交换机主要机型及基本配置/48311.13.3 S3600V2系列交换机的主要应用/484第12章 Comware V7系统使用、维护与管理/48612.1 ComwareV7基础/48712.1.1 ComwareV7简介/48712.1.2 ComwareV7的主要优势/48712.1.3 ComwareV7系统构成/48812.1.4 ComwareV7的模块化结构/48912.1.5 ComwareV7的分布式架构/49012.1.6 ComwareV7的高可用性/49112.1.7 ComwareV7的进程级GR/49312.1.8 ComwareV7系统的高可用性/49412.2 认识Comware系统CLI接口/49412.3 Comware V7命令行视图和命令行格式约定/49512.4 Comware V7系统CLI帮助系统/49612.5 Comware V7命令行输入/49712.5.1 编辑命令行/49812.5.2 STRING和TEXT类型参数的输入要求/49812.5.3 命令的undo格式/49912.5.4 快速输入命令行/49912.5.5 配置命令关键字的别名/49912.5.6 命令行输入回显功能/50012.6 Comware V7命令行显示/50012.6.1 分屏显示/50012.6.2 过滤显示/50112.6.3 历史命令调用和查询/50212.6.4 典型命令行输入错误信息/50312.7 Comware V7用户线/50312.7.1 用户与用户线的关系/50412.7.2 用户线的编号/50412.8 用户角色/50412.8.1 RBAC概述/50512.8.2 权限与角色的关联/50512.8.3 角色与用户的关联/50712.9 配置RBAC/50812.9.1 创建用户角色/50812.9.2 配置用户角色规则/50912.9.3 配置用户角色资源控制策略/51212.9.4 为用户授权角色/51412.9.5 切换用户角色/51512.9.6 RBAC显示和维护/51712.10 ComwareV7系统通过Console口本地登录/51712.10.1 缺省配置下通过Console口登录设备/51812.10.2 配置Console口登录设备时无需认证/51912.10.3 配置通过Console口登录设备时采用密码认证/52112.10.4 配置通过Console口登录设备时采用Scheme认证/52212.11 ComwareV7系统Telnet远程登录/52412.11.1 配置通过Telnet登录时无认证/52512.11.2 配置通过Telnet登录时采用Password认证/52612.11.3 配置通过Telnet登录时采用Scheme认证方式/52712.12 配置通过SSH登录/52812.12.1 SSH简介/52812.12.2 SSH认证方式/52912.12.3 配置设备担当Stelnet服务器/53012.12.4 配置设备作为Stelnet服务器的password认证方式/53212.12.5 配置设备作为Stelnet服务器的Publickey认证方式/53412.13 ComwareV7系统Web登录配置/53612.13.1 通过HTTP方式登录设备/53612.13.2 通过HTTP方式登录设备配置示例/53712.13.3 配置通过HTTPS方式登录设备/53912.13.4 通过HTTPS登录设备的配置示例/540第13章 Comware V7文件系统、软件系统和配置文件管理/54313.1 Comware V7文件系统管理/54413.1.1 存储设备的命名/54413.1.2 文件名参数输入规则/54413.1.3 目录操作/54413.1.4 文件操作/54513.1.5 存储设备操作/54613.2 通过FTP或者TFTP进行文件传输/54613.2.1 FTP简介/54713.2.2 配置设备作为FTP服务器/54713.2.3 FTP服务器典型配置示例/54913.2.4 配置设备作为FTP客户端/55013.2.5 配置设备作为TFTP客户端/55113.3 Comware V7软件系统升级/55313.3.1 通过整机重启方式升级Bootrom程序/55413.3.2 通过整机重启方式升级启动文件/55413.3.3 通过整机重启方式升级启动文件配置示例/55613.3.4 ComwareV7补丁文件/55713.3.5 通过热补丁方式升级启动文件/55913.3.6 通过热补丁方式升级启动文件示例/56213.4 Comware V7配置文件管理/56313.4.1 配置文件分类/56313.4.2 配置文件的内容与格式/56413.4.3 设备启动过程中配置文件的选择/56413.4.4 配置文件保存/56513.4.5 本地备份配置文件/56713.4.6 配置文件回滚/56813.4.7 下次启动配置文件管理/56913.4.8 配置文件管理命令/570第14章 H3C交换机以太网接口和链路聚合配置与管理/57114.1 以太网端口配置/57214.1.1 管理用以太网端口/57214.1.2 Combo接口配置/57214.1.3 配置以太网端口基本属性/57314.1.4 以太网端口的流量控制功能配置/57414.1.5 配置以太网端口环回测试功能/57514.1.6 配置以太网端口的链路模式/57614.1.7 配置允许长帧通过以太网端口/57614.1.8 40GE端口和10GE接口的拆分与合并/57614.2 二层以太网端口属性配置/57714.2.1 配置端口组/57814.2.2 以太网端口自协商速率/57814.2.3 配置以太网端口的风暴抑制比/57914.2.4 配置以太网端口统计信息的时间间隔/58014.2.5 配置以太网端口的MDI模式/58014.2.6 检测以太网端口的连接电缆/58114.2.7 配置以太网端口流量阈值控制功能/58114.3 三层以太网接口和子接口配置/58314.4 端口批量配置/58414.5 以太网端口管理命令/58514.6 端口隔离配置与管理/58514.6.1 配置端口隔离/58514.6.2 端口隔离配置示例/58614.7 以太网链路聚合配置与管理/58714.7.1 以太网链路聚合基本概念/58814.7.2 以太网链路聚合模式/58914.7.3 配置静态聚合组/59014.7.4 配置动态聚合组/59214.7.5 配置二/三层聚合组的可选任务/59414.7.6 配置聚合链路负载分担/59614.7.7 以太网链路聚合管理命令/59814.7.8 二层静态链路聚合配置示例/59814.7.9 二层动态链路聚合配置示例/60014.7.10 三层静态链路聚合配置示例/60214.7.11 三层动态链路聚合配置示例/603第15章 H3C交换机IRF配置与管理/60515.1 IRF基础/60615.1.1 IRF的主要优点/60615.1.2 固定配置交换机对IRF的支持/60715.1.3 框式交换机对IRF的支持/60715.1.4 IRF基本概念/60815.2 IRF系统建立原理/61015.2.1 物理连接/61015.2.2 拓扑收集/61115.2.3 角色选举/61215.2.4 IRF的管理与维护/61215.3 多IRF冲突检测原理/61415.3.1 LACP MAD检测原理/61415.3.2 BFD MAD检测原理/61515.3.3 ARP MAD检测原理/61615.3.4 MAD故障恢复/61715.4 固定配置交换机的IRF配置与管理/61815.4.1 配置IRF域编号/61915.4.2 配置成员编号/61915.4.3 配置IRF端口/62015.4.4 配置成员优先级/62115.4.5 配置成员设备的描述信息/62115.4.6 配置IRF链路的负载分担类型/62215.4.7 配置IRF的桥MAC地址保留时间/62215.4.8 使能IRF系统启动文件的自动加载功能/62315.4.9 配置IRF链路down延迟上报功能/62315.4.10 IRF维护与管理命令/62415.5 MAD检测配置与管理/62415.5.1 配置LACPMAD检测/62415.5.2 配置BFDMAD检测/62515.5.3 配置ARPMAD检测/62615.5.4 配置保留接口/62715.5.5 手动MAD故障恢复/62815.6 固定配置交换机IRF配置示例/62815.6.1 LACP MAD检测方案的IRF配置示例/62815.6.2 BFD MAD检测方案的IRF配置示例/63015.6.3 ARP MAD检测方案的IRF配置示例/63215.7 框式交换机的IRF配置与管理/63315.7.1 独立运行模式下预配置IRF/63415.7.2 将当前配置保存到设备的下次启动配置文件/63515.7.3 切换到IRF模式/63515.7.4 访问IRF/63615.7.5 使能IRF合并自动重启功能/636第16章 H3C交换机VLAN配置与管理/63716.1 H3C交换机VLAN基础/63816.2 VLAN基础配置/63816.2.1 VLAN基本属性配置/63816.2.2 VLAN接口基本属性配置/63916.3 基于端口VLAN配置/64016.3.1 二层以太网端口类型/64016.3.2 将Access端口添加到VLAN中/64216.3.3 将Trunk端口添加到VLAN中/64316.3.4 将Hybrid端口添加到VLAN中/64416.3.5 基于端口VLAN的配置示例/64516.4 基于协议VLAN配置/64716.4.1 协议VLAN简介/64716.4.2 配置基于协议VLAN/64816.4.3 基于协议VLAN的配置示例/64916.5 基于IP子网VLAN配置/65216.5.1 基于IP子网VLAN的配置/65216.5.2 基于IP子网VLAN的配置示例/65316.6 基于MAC地址VLAN配置/65516.6.1 手动配置静态MAC VLAN的实现机制/65516.6.2 动态触发端口加入静态MAC VLAN的实现机制/65616.6.3 动态MACVLAN的实现机制/65716.6.4 配置基于MAC地址的VLAN/65716.6.5 手动配置静态MAC VLAN的配置示例/65916.7 VLAN维护与管理/66116.8 GVRP配置与管理/66216.8.1 GVRP基础/66216.8.2 GVRP工作原理/66516.8.3 GVRP功能启用和注册模式配置/66816.8.4 GARP定时器配置/66816.8.5 GVRP维护与管理/66916.8.6 GVRP综合配置示例/67016.9 管理VLAN配置/67216.10 MVRP配置与管理/67316.10.1 MRP工作原理/67416.10.2 MRP消息类型/67416.10.3 MRP定时器/67616.10.4 MVRP注册模式/67716.10.5 MVRP配置与管理方法/677第17章 H3C交换机扩展VLAN特性配置与管理/68617.1 Super VLAN配置与管理/68717.1.1 SuperVLAN聚合原理/68717.1.2 Sub VLAN主机的三层通信原理/68917.1.3 SuperVLAN配置/69217.1.4 SuperVLAN简单配置示例/69417.1.5 SuperVLAN综合配置示例/69617.2 PrivateVLAN配置与管理/69817.2.1 PrivateVLAN简介/69917.2.2 配置PrivateVLAN/70017.2.3 PrivateVLAN配置示例(promiscuous模式)/70417.2.4 PrivateVLAN配置示例(trunk promiscuous模式)/70717.2.5 Private VLAN配置示例(trunkpromiscuous & trunk secondary模式)/71017.2.6 Secondary VLAN间三层互通配置示例/713第18章 H3C交换机生成树配置与管理/71618.1 生成树技术基础/71718.1.1 STP协议基础/71718.1.2 STP生成树计算基本流程/71918.1.3 RSTP简介/72118.1.4 PVST简介/72218.1.5 MSTP简介/72218.1.6 MSTP的基本概念/72318.2 生成树配置与管理/72618.2.1 生成树配置任务/72718.2.2 生成树工作模式配置/72918.2.3 配置MST域/73018.2.4 配置根桥或备份根桥/73118.2.5 配置设备的桥优先级/73218.2.6 配置MST域的最大跳数/73318.2.7 配置交换网络的网络直径/73318.2.8 配置生成树的时间参数/73418.2.9 配置超时时间因子/73518.2.10 配置端口发送BPDU的速率/73518.2.11 配置端口为边缘端口/73618.2.12 配置端口的路径开销/73618.2.13 配置端口的优先级/73718.2.14 配置端口的链路类型/73818.2.15 配置端口收发的MSTP报文格式/73918.2.16 打开端口状态变化信息显示开关/73918.2.17 使能生成树协议/73918.2.18 执行mCheck操作/74018.2.19 配置摘要侦听功能/74118.2.20 配置NoAgreement Check功能/74218.2.21 配置TC Snooping功能/74318.2.22 配置生成树保护功能/74418.2.23 生成树维护与管理命令/74718.2.24 MSTP配置示例/74718.2.25 PVST配置示例/751第19章 H3C交换机ACL配置与管理/75419.1 ACL基础/75519.1.1 ACL的编号、命名和分类/75519.1.2 ACL规则匹配顺序/75619.1.3 ACL规则步长/75719.2 ACL配置与管理/75719.2.1 ACL生效时间段配置/75719.2.2 IPv4基本ACL配置/75919.2.3 IPv4高级ACL配置/76019.2.4 二层ACL配置/76519.2.5 用户自定义ACL配置/76819.2.6 ACL复制配置/77019.2.7 应用ACL进行报文过滤/77119.2.8 ACL维护与管理/77319.3 H3C交换机ACL配置示例/77319.3.1 IPv4基本ACL配置示例/77319.3.2 IPv4高级ACL配置示例/77619.3.3 二层ACL配置示例/779
下载地址:
[
百度网盘下载
]
发表评论
共有
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下载
传输工程师手册 2020年版 魏雷 主编
电子系统EDA新技术丛书 STC8系列单片机开发指南 面向处理器、程序设计和操作系统的分析与应用 何宾 编著 2018年版
大学生电子设计丛书 电子系统专题设计与制作 陈祝明主编 2012年版
电子系统综合设计 基于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周立青,黄根春,陈小桥,张望先编著 2017年版
电子系统设计 基础篇 第4版 余小平,奚大顺编著 2019年版
电子系统设计 面向嵌入式硬件电路 马洪连,吴振宇 主编 2018年版
面向新工科的电工电子信息基础课程系列教材 电子系统设计与实践 第4版 贾立新主编 2019年版
电子系统设计与应用 杨青 主编 2021年版
电子线路 第六版 梁明理原主编;孙尽尧等修订 2019年版
电子综合实践与创新 王俊杰,王晓静,郭根,周振,赵明辉编著 2019年版
最后更新
常用电器选择与计算手册
电气施工员一本通
工厂供电设计指导
建筑电气设计与应用
建筑物电气装置500问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
复杂相似组合系统的鲁棒全息控制理论与设计
高速设计技术
信号完整性分析
从零开始学电路仿真Multisim与电路设计Protel技术
热门点击
深入浅出西门子 WinCC V6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第5版 )
半导体物理与器件 (第四版) 美:尼曼 著
精通开关电源设计 第二版
信号与线性系统 第五版
电路分析导论(原书第12版)
纳米集成电路制造工艺
Segment Routing详解 第1卷
高频电子线路 第2版 [胡宴如,耿苏燕 主编]
电路分析基础 上 第5版 李瀚荪 2017年版
站内搜索:
新闻
下载
图库
FLASH
电影
商品
文章
分类信息
高级搜索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WAP
Powered by
360datas
©
360datas.
京ICP备06036635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