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首页
GB/T国家标准
JIS标准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行业标准
企业标准
推荐工具
Office教程
图集图纸
地方标准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行业资料
机械资料
技术文章
技术文章2
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行业图书
>
建筑书籍
资料名称:
理性土力学与热力学 刘艳,赵成刚,蔡国庆 著 2016年版
文件类型:
PDF文档
文件大小:
43.5 MB
资料归类:
建筑书籍
整理时间:
2023-10-25
软件简介:
理性土力学与热力学
作者:刘艳,赵成刚,蔡国庆 著
出版时间: 2016年版
内容简介
土力学经过几十年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与其他力学学科相比,还没有建立起一套坚实的理论基础,各种概念和方法之间缺少有机的联系。热力学是从研究热和力等现象的关系中发展起来的宏观唯象学理论,和自然科学的其他学科相比,它具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即普适性。土是一种复杂的多相多组分材料,用热力学方法研究土力学,能够提供更加普遍的、范围更大的用于建立本构方程的定理和方法。以热力学为基础,基于多相孔隙介质理论对非饱和土进行研究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研究方向。刘艳、赵成刚、蔡国庆著的《理性土力学与热力学》从新的角度来解读土力学理论,为广大读者展现了前沿的研究内容,对土力学的研究工作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也为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深入学习和了解土力学理论提供了桥梁,有助于土力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目录
序
前言
第1章 导言
1.1 热力学的发展
1.2 热力学在土力学中的应用
上篇 热力学基础理论
第2章 平衡态热力学基础
2.1 热力学系统与过程
2.1.1 系统与环境
2.1.2 系统的描述
2.1.3 准静态过程
2.1.4 可逆过程与不可逆过程
2.2 温度与热力学第零定律
2.3 能量守恒与热力学第一定律
2.3.1 功与热
2.3.2 内能
2.3.3 热力学第一定律
2.4 热力学第二定律与熵
2.4.1 热力学第二定律
2.4.2 熵
2.5 热力学的状态函数
2.5.1 焓
2.5.2 Helmholtz自由能
2.5.3 Gibbs自由能
2.5.4 Legendre变换
2.6 运动学基础
2.6.1 两种描述方法
2.6.2 速度
2.6.3 物质导数
2.7 平衡方程
2.7.1 一般方程
2.7.2 质量守恒方程
2.7.3 动量守恒方程
2.7.4 能量守恒方程
2.7.5 熵的守恒方程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非平衡态热力学基础
3.1 热力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3.2 线性非平衡态热力学理论
3.2.1 局部平衡假设
3.2.2 基本方程和熵增表达式
3.2.3 唯象定律
3.2.4 线性非平衡态热力学的应用
3.3 经典非平衡态热力学的发展
3.3.1 广延非平衡态热力学
3.3.2 理性热力学
3.3.3 内变量热力学
3.3.4 非线性非平衡态热力学与耗散结构
3.4 最大耗散率原理
3.4.1 耗散函数和耗散势
3.4.2 热力学极值定理
3.4.3 正交条件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内变量热力学理论建立本构方程的基本思想
4.1 内变量热力学理论简介
4.1.1 内变量
4.1.2 局部伴随状态
4.1.3 热力学第二定律对本构方程的限制
4.2 弹性本构理论
4.3 屈服面的确定
4.3.1 广义耗散应力
4.3.2 耗散空间中的屈服面
4.3.3 真实应力空间中的屈服面
4.4 本构方程
4.5 内变量理论建立材料方程举例
4.5.1 算例1
4.5.2 算例2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多孔介质理论
5.1 混合物理论
5.1.1 混合物理论的发展
5.1.2 复合混合物理论
5.2 平均化方法
5.2.1 表征体元
5.2.2 平均体积和平均面积
5.2.3 平均化算子
5.2.4 平均化定理
5.2.5 宏观量的获取
5.2.6 一般方程的平均化
5.3 多孔介质的宏观平衡方程
5.3.1 质量平衡方程
5.3.2 动量平衡方程
5.3.3 能量平衡方程
5.3.4 熵平衡方程
5.4 本章小结
下篇 理性土力学
第6章 土的基本方程
6.1 平衡方程
6.1.1 质量平衡方程
6.1.2 线动量平衡方程
6.1.3 能量平衡方程
6.1.4 熵平衡方程
6.2 本构假定
6.3 热动力学第二定律约束
6.4 平衡状态的限制
6.5 近平衡态过程
6.5.1 耦合理论框架的建立
6.5.2 线性假设
6.5.3 非线性关系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土力学理论的热力学基础
7.1 非饱和土变形功的表达式
7.2 有效应力原理
7.2.1 饱和土的有效应力原理
7.2.2 非饱和土有效应力的发展
7.2.3 从功的表达式确定有效应力
7.2.4 平均土骨架应力的推导
7.2.5 非饱和土有效应力原理的讨论
7.3 土体弹塑性理论的热力学基础
7.3.1 土体的变形特性
7.3.2 经典塑性理论
7.3.3 土的弹性模型
7.3.4 应变增量与背应力
7.3.5 耗散势与屈服函数
7.3.6 硬化法则
7.3.7 流动法则与一致性条件
713.8 临界状态理论
7.4 土水特征曲线
7.4.1 土水特征曲线简介
7.4.2 热力学描述
7.4.3 土水特征曲线的边界面模型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非饱和土多场耦合过程的数学模型
8.1 自由能函数和耗散函数的选取
8.1.1 自由能函数的选取
8.1.2 耗散函数的选取
8.2 考虑变形一渗流一传热耦合的非饱和土本构关系
8.2.1 描述变形的本构方程
8.2.2 描述系统熵变化的本构方程
8.2.3 描述渗流的本构方程
8.2.4 描述热传导的本构方程
8.2.5 描述流一固界面动力相容条件的本构方程
8.3 闭合的场方程系统
8.3.1 质量守恒方程
8.3.2 动量守恒方程——固相力学平衡方程
8.3.3 能量守恒方程——热传导方程
8.4 本章小结
第9章 土体本构模型的框架
9.1 热力学方法建模的基本思想
9.2 应力状态变量的选择
9.3 弹性增量关系
9.3.1 固相
9.3.2 液相
9.3.3 气相
9.3.4 弹性方程
9.4 耗散势与屈服面
9.4.1 耗散势函数
9.4.2 屈服面方程
9.4.3 线性化
9.5 本构方程
9.5.1 固相的本构方程
9.5.2 液相的本构方程
9.5.3 气相的本构方程
9.6 非饱和土增量本构方程
9.7 本章小结
第10章 非饱和土本构模型
10.1 非饱和土本构模型发展
10.1.1 基于净应力和基质吸力建立的弹塑性模型
10.1.2 基于Bishop应力和基质吸力建立的弹塑性模型
10.1.3 热力学和多孔介质理论在本构建模中的应用
10.2 水力一力学耦合弹塑性模型
10.2.1 本构模型建立
10.2.2 土水特征曲线的改进
10.2.3 数值求解
10.3 高饱和度非饱和土模型
10.3.1 高饱和度土体变形特性
10.3.2 硬化方程
10.3.3 增量本构方程
10.3.4 高饱和度模型预测
10.4 热一水一力耦合弹塑性本构模型
10.4.1 弹性增量关系
10.4.2 屈服面与硬化方程
10.4.3 增量本构方程
10.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1 符号表
附录2 代表性研究成果
下载地址:
[
百度网盘下载
]
发表评论
共有
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下载
工程质量安全手册实施细则系列丛书 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与控制细则 2019年 吴松勤,高新京 主编
工程机械手册 环卫与环保机械 2018年版
建筑装饰施工手册 2019年版 裴会芳,王文雅著
装配式建筑用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与应用技术 杨正宏主编 高峰副主编 2019年版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口袋书 工程监理 张玉波主编 2019年版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口袋书 构件制作 高中主编 张健,许德民副主编 张长飞参编 2019年版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口袋书 钢筋加工 黄营主编 2019年版
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工程技术应用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钢结构专家委员会 2018年版
钢结构与绿色建筑技术应用 万李责任编辑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钢结构专家委员会 2019年版
高海拔地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严晗编著 2019年版
最后更新
透过镜头书系:中国古代建筑精华
透过镜头·中国国家地理精华
中国建筑史讲义大纲【同济李浈】
建筑的艺术与技术
柏林建筑
世界建筑师
美国建筑画 复合式建筑画技法
名师论建筑史
建筑特种构造
中华古建名胜《中国名窟》
热门点击
鲁班经
排水工程(下册 第五版)
中国建筑史 第七版 潘谷西 主编
暖通空调 第三版 [陆亚俊 主编]
建筑工人技术系列手册 钢筋工手册 第三版
路桥施工计算手册
钢结构连接节点设计手册
简明施工手册 第五版
空调工程 第3版 [黄翔 主编]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体育场地与设施1(08J933-1)
站内搜索:
新闻
下载
图库
FLASH
电影
商品
文章
分类信息
高级搜索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WAP
Powered by
360datas
©
360datas.
京ICP备06036635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