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首页
GB/T国家标准
JIS标准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行业标准
企业标准
推荐工具
Office教程
图集图纸
地方标准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行业资料
机械资料
技术文章
技术文章2
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行业图书
>
化工书籍
资料名称:
膜萃取技术基础 第2版 戴猷元,王运东,王玉军,张瑾 著 2015年版
文件类型:
PDF文档
文件大小:
55.97 MB
资料归类:
化工书籍
整理时间:
2023-11-02
软件简介:
膜萃取技术基础 第2版
作者:戴猷元,王运东,王玉军,张瑾 著
出版时间:2015年版
内容简介
随着现代过程工业的发展,出现了以“膜萃取”为基础的一类萃取分离新技术,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膜萃取技术基础(第二版)》含液膜技术、固定膜界面萃取技术、胶团及胶团萃取技术、反胶团及反胶团萃取技术、微乳液技术等内容,系统阐述了这些以“膜萃取”为基础的新型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过程特征、应用研究及前景。近年来,以“膜萃取”为基础的新型萃取分离技术不断发展。本次对全书进行修订,对应用研究内容进行了必要的补充。《膜萃取技术基础(第二版)》可作为高等院校化工、生物化工、环境、制药等专业师生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供上述专业从事分离过程研究开发、设计和运行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第1章 绪论
第2章 液膜技术
2.1 概述
2.2 液膜技术的特征
2.3 液膜的构型
2.3.1 厚体液膜
2.3.2 乳状液膜
2.3.3 支撑液膜
2.4 液膜分离机理及促进传递
2.4.1 液膜分离机理的类型
2.4.2 液膜分离过程的传质推动力
2.4.3 两种促进迁移
2.5 液膜体系的组成
2.5.1 膜溶剂
2.5.2 表面活性剂
2.5.3 流动载体(萃取剂)
2.5.4 膜内相(反萃剂)
2.6 乳状液膜分离技术的工艺流程及影响因素
2.6.1 乳状液膜分离技术的工艺流程
2.6.2 乳状液膜分离中工艺条件的影响
2.7 乳状液膜体系的稳定性
2.7.1 乳状液膜体系的渗漏及影响因素
2.7.2 乳状液膜体系的溶胀及影响因素
2.8 乳状液膜分离过程的数学模型
2.8.1 双膜模型0342.8.2 有效膜厚模型
2.8.3 渐进模型
2.9 支撑液膜分离技术
2.9.1 支撑液膜的载体
2.9.2 支撑液膜体系的稳定性问题
2.9.3 支撑液膜传质模型
2.10 液膜技术的应用研究
2.10.1 乳状液膜对烃类混合物及其它气体的分离
2.10.2 乳状液膜对含酚废水的处理
2.10.3 乳状液膜对含氨废水的处理
2.10.4 乳状液膜对含氰废水的处理
2.10.5 乳状液膜对含重金属离子废水的处理
2.10.6 乳状液膜对湿法冶金中浸出液的分离
2.10.7 乳状液膜技术在其它领域的应用研究
2.10.8 支撑液膜技术的应用研究
2.11 液膜技术的进展
2.11.1 预分散溶剂萃取
2.11.2 液体薄膜渗透萃取技术
2.11.3 静电式准液膜技术
参考文献
第3章 固定膜界面萃取技术
3.1 概述
3.2 固定膜界面萃取的研究方法及数学模型
3.2.1 固定膜界面萃取的研究方法
3.2.2 固定膜界面萃取传质模型
3.3 固定膜界面萃取过程的影响因素
3.3.1 两相压差Δp的影响
3.3.2 两相流量的影响
3.3.3 相平衡分配系数与膜材料的浸润性能的影响
3.3.4 体系界面张力和穿透压
3.4 中空纤维固定膜界面萃取过程的设计
3.4.1 各分传质系数关联式
3.4.2 中空纤维膜器中流动的非理想性
3.4.3 中空纤维膜器纤维装填不规则特性的数学描述
3.4.4 纤维分布为正态分布时的RTD曲线
3.4.5 壳程子通道模型
3.4.6 中空纤维固定膜界面萃取过程强化的途径
3.4.7 螺旋管式中空纤维膜器的传质特性
3.4.8 中空纤维膜器的串联和并联
3.5 同级萃取反萃取膜过程
3.5.1 同级萃取反萃取过程的特点
3.5.2 同级萃取反萃膜过程的传质模型
3.5.3 同级萃取反萃膜过程的强化
3.6 固定膜界面萃取过程的应用研究
3.6.1 固定膜界面萃取过程防止溶剂污染的优势
3.6.2 有机物萃取
3.6.3 金属萃取
3.6.4 膜基萃取生物降解反应器
3.6.5 固定膜界面萃取技术付诸实施的关键
3.7 膜基萃取与发酵反应耦合过程
3.7.1 发酵反应过程中的产物抑制
3.7.2 膜基萃取发酵耦合过程的特点
3.7.3 pH>pKa条件下的萃取
3.7.4 萃取剂的生物相容性
3.7.5 膜基萃取发酵过程中操作条件的影响
3.7.6 膜基萃取与反应耦合过程的应用前景
3.8 酶膜反应器及其应用
3.8.1 酶膜反应器概述
3.8.2 酶膜反应器的应用
3.8.3 酶膜反应器技术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第4章 胶团及胶团萃取技术
4.1 胶团及胶团的性质
4.1.1 胶团的结构
4.1.2 胶团的性质
4.1.3 胶团体系的增溶及溶质传递
4.2 胶团萃取
4.3 聚合物胶团萃取
4.4 浊点萃取
4.4.1 浊点萃取中的表面活性剂及分相行为
4.4.2 浊点萃取过程的影响因素
4.4.3 浊点萃取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5章 反胶团及反胶团萃取技术
5.1 反胶团及反胶团的性质
5.1.1 反胶团的结构
5.1.2 反胶团的增溶能力
5.1.3 反胶团的形状和大小
5.1.4 反胶团中水池的性质
5.2 反胶团体系的增溶及溶质传递
5.3 反胶团萃取
5.3.1 蛋白质的反胶团萃取研究
5.3.2 蛋白质的反胶团反萃取研究
5.3.3 反胶团萃取动力学和反萃取动力学
5.3.4 反胶团萃取的传质模型
5.3.5 反胶团萃取的过程开发
5.4 反胶团萃取的应用研究
5.4.1 选择性分离蛋白质混合物
5.4.2 不同微生物脂肪酶的分离
5.4.3 提取胞内酶及胞外酶
5.4.4 从发酵液中回收酶
5.4.5 固液萃取法分离蛋白质
5.4.6 氨基酸及维生素等添加剂的分离
5.4.7 药物成分的分离
5.4.8 从植物中同时提取油和蛋白质
5.5 聚合物反胶团萃取
5.5.1 聚合物反胶团体系的增溶特性
5.5.2 聚合物反胶团萃取的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第6章 微乳液技术
6.1 微乳液的性质
6.2 微乳液萃取技术
6.2.1 概述
6.2.2 微乳液萃取分离金属离子
6.2.3 微乳液萃取分离有机物
6.3 微乳液技术及纳米颗粒制备
6.3.1 纳米颗粒的概念、性能及制备方法
6.3.2 微乳液法制备纳米颗粒
6.4 微乳液技术在材料制备领域的应用实例
6.4.1 金属纳米颗粒的制备
6.4.2 金属盐纳米颗粒的制备
6.4.3 金属硫化物纳米颗粒的制备
6.4.4 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的制备
6.4.5 其它化合物纳米颗粒的制备
6.4.6 微乳液法与醇盐水解相结合的制备方法
6.4.7 微乳液法制备有机纳米颗粒
6.5 离子液体微乳液及其应用研究
6.5.1 离子液体微乳液的性能研究
6.5.2 离子液体微乳液的应用研究
6.5.3 离子液体微乳液的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下载地址:
[
百度网盘下载
]
发表评论
共有
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下载
流量测量实用手册 2017年版
膜技术手册 上、下册 第二版 2020年版 邓麦村,金万勤 编
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教程 化工维修焊工 高级、技师 中国化工机械动力技术协会组织编写 2008年版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 第五版 董俊华,高炳军编 2019年版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设计 陆冬梅主编;王林,曹秋娥副主编 2014年版
过程系统工程辞典 第二版 修订本 [王基铭 著] 2011年版
工业木质素高效利用的改性理论与技术 [邱学青,欧阳新平,杨东杰 著] 2014年版
薄层色谱速查手册 [刘勇 著] 2011年版
高新技术科普丛书 超临界流体技术及应用 [李淑芬 等编著] 2014年版
交换吸附技术分离工业有机 无机混合酸 [李长海,贾冬梅 编著] 2015年版
最后更新
无溶剂有机合成
塑料添加剂手册(原着第5版)
双螺杆挤出:技术与原理(原着第2版)
化工计算手册(第3版)
绿色分离过程:基础与应用
国外名校名著:流体相平衡的分子热力学(原着第3版)
工业聚合物手册
合成橡胶手册
燃气燃烧与瓦斯爆炸(原着第3版)
塑料连接技术:设计师和工程师手册(第2版)
热门点击
溶剂手册
化工物性数据简明手册
无机化学 (第五版)
锅炉及锅炉房设备 (第五版)
现代物理有机化学
动力管道设计手册(精品书籍免费下载).pdf
化工工艺设计手册 第五版 下册
实用阀门设计手册(陆培文 著)
化工原理实验 第二版 [梁亮 主编] 2015年版
聚氨酯原料及助剂手册 第二版
站内搜索:
新闻
下载
图库
FLASH
电影
商品
文章
分类信息
高级搜索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WAP
Powered by
360datas
©
360datas.
京ICP备06036635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