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DB52/T 1714.8-2025 烟草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第8部分:贮烟害虫 > 下载地址2
DB52/T 1714.8-2025 烟草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第8部分:贮烟害虫
- 名 称:DB52/T 1714.8-2025 烟草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第8部分:贮烟害虫 - 下载地址2
- 类 别:地方标准规范
- 下载地址:[下载地址2]
- 提 取 码:
- 浏览次数:3




新闻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资料介绍
《DB52/T 1714.8-2025 烟草主要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第8部分:贮烟害虫》的详细内容总结:
一、范围
- 适用于烟叶仓库、生产车间的烟草甲和烟草粉斑螟等主要贮烟害虫的绿色防控。
- 涵盖防治原则、虫情监控、物理防治(清洁卫生、隔离管理、富氮低氧法)、生物防治及科学用药等技术要求。
二、防控原则
- 绿色优先:以物理防治为主,生物防治为辅,科学用药为补充。
- 环境控制:创造不利害虫生存的条件,减少化学农药使用。
三、虫情监控
1. 车间监测
- 点位设置:
- 每15–20 m设置诱捕器(高度1.5–1.8 m),空间>8 m时增设高空监测点。
- 诱捕器每4–6周更换,标注日期。
- 巡查频率:每周≥2次。
- 虫情分级:
- 单点:≤3头(轻度)、4–6头(中度)、≥7头(重度)。
- 区域(每百诱捕器):≤50头(轻度)、50–100头(中度)、≥100头(重度)。
- 响应措施:
- 轻度:日常清洁;
- 中度:专项虫源排查+深度清洁;
- 重度:排查清洁+局部药剂防治。
2. 仓库监测
- 点位设置:
- 温度≥15℃时,每200–300 m²设1诱捕器(高度1.5–1.8 m);
- 物理隔离烟垛需在防虫网/薄膜内设诱捕器。
- 巡查频率:每周1次。
- 虫情判定:
- 诱捕≥1头或发现虫体/虫粪即判定虫情。
- 响应措施:
- 隔离感染烟垛→查找虫源→物理灭虫(富氮低氧法)或药剂防治。
四、物理防治
1. 清洁卫生
- 深度清洁:车间/仓库每年≥2次,作业后即时清洁。
- 清洁方式:优先清扫+吸尘,避免吹灰污染烟叶及设备。
2. 隔离管理
- 车间:门窗用风幕机或防虫网(孔径≤0.6 mm/30目)隔离。
- 仓库:
- 仓间隔离:纱门纱窗/风幕机;
- 烟垛隔离:防虫网/塑料薄膜(孔径≤0.6 mm);
- 烟叶分类存放:感染/无虫烟叶分离,新/陈烟分区。
3. 富氮低氧法
- 密封要求:
- 烟垛用0.1–0.12 mm共挤尼龙膜密封(氧气透过率≤80 ml/(m²·24h·0.1 MPa))。
- 气密性:压力差-300~-150 Pa,半衰期≥300 s。
- 制氮设备:符合JB/T 6427及MT/T 774标准。
- 杀虫条件(满足任一):
温度条件 氧气浓度 维持时间 ≥16℃ <2% >45天 >27℃ <0.5% ≥10天 >31℃ <0.5% ≥5天 - 应用场景:烟叶储存期至少使用1次;发现虫情时优先采用。
五、生物防治
- 象虫金小蜂(防治烟草甲):
- 25℃以上天气释放,每200 m²放置1瓶(40对/瓶),去除无纺布使蜂自然羽化。
- 注意:放蜂期禁用化学药剂。
- 苏云金杆菌(防治烟草粉斑螟幼虫):
- 浓度0.5–1.0亿孢子/mL,稀释400倍喷雾(高温时效果更佳)。
- 球孢白僵菌(防治成虫/低龄幼虫):
- 按0.1 g菌粉(含4×10¹⁰孢子/g)兑水15 mL/kg烟叶,喷施烟包表面或环境。
六、科学用药
- 定位:作为绿色防控的补充措施。
- 药剂要求:符合国家标准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 应用规范:
- 预防性施药参照害虫发生规律(附录A);
- 实仓施药仅喷地面、墙壁、包装物等非烟叶表面;
- 车间重点处理电控柜、设备底部、缝隙等隐患位置。
附录A:主要贮烟害虫特性
烟草甲
- 形态:
- 成虫:棕黄色,体长2.5–3 mm,鞘翅端部弯曲;
- 幼虫:淡黄白色,“C”形弯曲,头具深色斑。
- 发生规律:
- 贵阳年2–3代(5–9月盛发),幼虫越冬;
- 发育起点温度12.52℃,有效积温524.85日度。
烟草粉斑螟
- 形态:
- 成虫:灰黑色翅,具淡色横纹,雄虫翅基有黄色鳞片簇;
- 幼虫:桃红色背纹,头赤褐色。
- 发生规律:
- 年2–3代,幼虫/蛹越冬;
- 发育起点温度15.30℃,有效积温77.08日度(产卵前期)。
总结要点:
- 标准构建了监测预警→物理隔离→富氮灭杀→生物控虫→科学用药的绿色防控链条;
- 强调量化管理(如虫情分级、富氮低氧参数);
- 附录提供害虫生物学依据,指导精准防治时机。
此标准适用于贵州省烟区,可为其他地区贮烟害虫防控提供技术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