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碱催化 作者:(日)小野嘉夫,(日)服部英 著出版时间:2013年版内容简介 《固体碱催化》对固体碱催化剂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作了全面的介绍。与大量的固体酸催化研究工作相比,固体碱催化的研究有些相形见绌。1970年Kozo Tanabe教授出版了《固体碱催化》,这个书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使“固体碱”在催化界变得众所周知。此书汇集了20世纪50和60年代固体酸和碱催化方面的主要研究工作。1989年Tanabe,Misono教授及《固体碱催化》作者又出版了一部,补充和增加了20世纪70和80年代该领域的新研究进展。然而这两《固体碱催化》的重点还是在固体酸方面。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因为人们认识到固体碱催化的绿色环保优势,固体碱催化材料和催化反应的研究得到了飞速发展。目录前言第一章 引言1.1 固体碱和碱催化反应参考文献1.2 固体碱的优点参考文献1.3 固体碱和碱性位的催化作用1.3.1 酸和碱的定义1.3.2 提取质子1.3.3 不经过质子提取的反应物活化参考文献1.4 酸碱位协同作用参考文献1.5 碱催化剂分类第二章 固体碱催化剂的表征2.1 表征方法参考文献2.2 指示剂法2.2.1 均相中酸性函数H_的定义2.2.2 固体表面碱性位的H_尺度2.2.3 滴定法测量固体碱的碱性位数目2.2.4 指示剂法的缺点参考文献2.3 探针分子的吸附脱附方法2.3.1 探针分子的吸附2.3.2 中毒法2.3.3 程序升温脱附2.3.4 吸附热参考文献2.4 通过与探针分子的作用以光谱法研究固体碱2.4.1 吸附态二氧化碳的红外光谱2.4.2 吸附态吡咯的光谱研究2.4.3 吸附态CHCl3和CDCl3的红外光谱和MAS NMR谱2.4.4 吸附态炔烃的红外光谱2.4.5 硝基甲烷的吸附2.4.6 吸附态碘甲烷的13C MAS NMR参考文献2.5 探针反应2.5.1 用探针反应表征碱性位2.5.2 丁烯异构化2.5.3 醇脱水和脱氢反应2.5.4 2甲基3丁炔2醇的反应2.5.5 Knoevenagel缩合2.5.6 丙酮的醛醇加成生成双丙酮醇以及双丙酮醇的反加成2.5.7 丙酮基丙酮的环化参考文献第三章 固体碱催化剂的制备和催化性能——Ⅰ. 金属氧化物3.1 碱土金属氧化物3.1.1 活性位的产生3.1.2 制备3.1.3 碱性位表征3.1.4 反应类型与碱性位最佳强度参考文献3.2 稀土氧化物3.2.1 制备3.2.2 表征3.2.3 催化性能参考文献3.3 氧化锆3.3.1 制备和相变3.3.2 表征3.3.3 催化性能3.3.4 形态依赖性参考文献3.4 氧化钛3.4.1 制备3.4.2 表征3.4.3 催化性能参考文献3.5 氧化锌3.5.1 制备3.5.2 表征3.5.3 催化性能参考文献3.6 氧化铝3.6.1 氧化铝的结构和制备3.6.2 氧化铝的表面性质3.6.3 催化性能参考文献3.7 混合氧化物3.7.1 含MgO的混合氧化物3.7.2 含CeO2的混合氧化物3.7.3 含Al2O3的混合氧化物参考文献3.8 负载碱金属化合物的金属氧化物3.8.1 负载碱金属化合物的Al2O93.8.2 负载碱金属化合物的碱土金属氧化物3.8.3 负载碱金属化合物的SiO2和其他载体3.8.4 KF/Al2O3和CsF/Al2O43.8.5 KNH2/Al2O7参考文献3.9 负载碱金属的金属氧化物和碳材料3.9.1 碱金属修饰的催化剂的制备3.9.2 碱金属的状态3.9.3 碱性位的强度3.9.4 碱性位的模型3.9.5 催化性能参考文献第四章 固体碱催化剂的制备和催化性能——Ⅱ. 特殊的固体碱材料4.1 水滑石和由水滑石制备的混合氧化物4.1.1 水滑石的结构4.1.2 水滑石的合成4.1.3 水滑石的热分解4.1.4 焙烧水滑石的再水合4.1.5 层间引入阴离子4.1.6 类水滑石材料用作碱催化剂参考文献4.2 沸石4.2.1 碱金属离子交换的沸石4.2.2 负载碱金属氧化物的沸石4.2.3 负载碱金属的沸石参考文献4.3 磷酸盐、磷灰石4.3.1 金属磷酸盐4.3.2 羟基磷灰石、氟磷灰石4.3.3 天然磷酸盐参考文献4.4 金属氮氧化物4.4.1 制备4.4.2 氮化机理4.4.3 碱性位的表征4.4.4 催化性能参考文献4.5 阴离子交换树脂参考文献4.6 接枝在固体表面的胺和铵离子4.6.1 在高比表面氧化硅材料上接枝碱性功能基团4.6.2 接枝了碱性功能基团的氧化硅催化剂4.6.3 酸碱双功能催化4.6.4 包含结构导向剂的催化剂参考文献第五章 固体碱催化反应5.1 烯烃和炔烃异构化5.1.1 烯烃异构化5.1.2 炔烃异构化参考文献5.2 醛醇加成和醛醇缩合5.2.1 丙醛和丁醛缩合5.2.2 甘油醛丙酮化合物和丙酮缩合5.2.3 Claisen?Schmidt缩合反应5.2.4 Mukaiyama醛醇反应5.2.5 醛和亚胺与重氮乙酸乙酯反应5.2.6 气相醛醇缩合反应参考文献5.3 硝基醛醇反应(Henry反应)参考文献5.4 Knoevenagel缩合5.4.1 催化剂5.4.2 催化反应参考文献5.5 Michael加成(共轭加成)5.5.1 活泼的亚甲基化合物加成到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上5.5.2 H2S和硫醇的Michael加成5.5.3 胺加成到α,β-不饱和化合物上5.5.4 胺加成到丁二烯上5.5.5 醇的氰乙基化5.5.6 醇加成到乙烯基酮和乙烯基砜上参考文献5.6 Tishchenko反应参考文献5.7 烷基化反应5.7.1 酚烷基化5.7.2 烷基芳烃的侧链烷基化5.7.3 由活化的亚甲基化合物和甲醇合成α,β-不饱和化合物5.7.4 醇缩合(Guerbet反应)5.7.5 腈烷基化(C-烷基化)5.7.6 N烷基化反应5.7.7 硫醇与碳酸二甲酯S甲基化(S-烷基化)参考文献5.8 加成反应5.8.1 加成到环氧化合物5.8.2 炔烃亲核加成5.8.3 Baylis?Hillman反应5.8.4 羰基化合物的氰基-O-乙氧羰基化参考文献5.9 加氢反应5.9.1 烯烃加氢5.9.2 丁二烯加氢5.9.3 苯甲酸加氢参考文献5.10 转移加氢反应(Meerwein-Ponndorf-Verley还原和Oppenauer氧化)5.10.1 固体碱催化剂上反应机理5.10.2 醇对酮的加氢5.10.3 醇还原硝基化合物和腈5.10.4 Oppenauer氧化5.10.5 烃类还原参考文献5.11酯化和酯基转移5.11.1 酯化和酯基转移催化剂5.11.2 碳酸烷基酯与酸和醇的反应5.11.3 碳酸烷基酯与胺反应5.11.4 合成单酸甘油酯5.11.5 合成聚氧乙二醇酯参考文献5.12液相氧化5.12.1 分子氧氧化5.12.2 烯烃由烷基过氧化物环氧化5.12.3 烯烃由过氧化氢环氧化5.12.4 H2O2的Baeyer-Villiger氧化反应5.12.5 硫醇、硫醚和吡啶氧化5.12.6 醇由分子氧氧化5.12.7 胺由过氧化氢氧化参考文献第六章 专用的固体碱催化剂6.1 绿色化学固体碱催化剂6.1.1 生物柴油合成6.1.2 合成碳酸二甲酯6.1.3 H2S和SO2反应6.1.4 精细化学品的绿色合成参考文献6.2 杂环化合物合成和环转化6.2.1 合成杂环化合物6.2.2 杂环化合物环转化参考文献6.3 含磷化合物的反应6.3.1 Wittig反应6.3.2 Wittig?Horner反应6.3.3 Pudovik反应参考文献6.4 含硅化合物的反应6.4.1 硅的取代反应6.4.2 三甲基氰硅烷对环氧化物的开环6.4.3 硅烷对双键的加成6.4.4 氧化硅与碳酸二甲酯的反应参考文献6.5 固体碱催化不对称合成6.5.1 手性助剂存在下金属氧化物催化不对称合成6.5.2 负载型手性化合物催化不对称合成6.5.3 手性沸石类材料催化不对称合成参考文献6.6 固体碱作催化剂载体6.6.1 固体碱对金属催化剂的促进作用6.6.2 双功能催化参考文献 上一篇: 经典物理学丛书 固体中的概念 固体理论讲义 英文影印版 [(美)安德森 著] 2014年版 下一篇: 固相微萃取 [吴采樱 等编著] 2012年版